摘要
分光光度計分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熒光分光光度計、可見分光光度計、紅外分光光度計、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其主要原理就是使用了分光光度法。
內容
分光光度計分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熒光分光光度計、可見分光光度計、紅外分光光度計、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其主要原理就是使用了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則是通過測定被測物質在特定波長處或一定波長范圍內光的吸收度,對該物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常用的波長范圍為:(1)200~400nm的紫外光區(qū),(2)400~760nm的可見光區(qū),(3)2.5~25μm(按波數計為4000cm<-1>~400cm<-1>)的紅外光區(qū)。所用儀器為紫外分光光度計、可見光分光光度計(或比色計)、紅外分光光度計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為保證測量的精密度和準確度,所有儀器應按照國家計量檢定規(guī)程或本附錄規(guī)定,定期進行校正檢定。
分光光度計計采用一個可以產生多個波長的光源,通過系列分光裝置,從而產生特定波長的光源,光源透過測試的樣品后,部分光源被吸收,計算樣品的吸光值,從而轉化成樣品的濃度。樣品的吸光值與樣品的濃度成正比
核酸的定量是分光光度計使用頻率最高的功能??梢远咳苡诰彌_液的寡核苷酸,單鏈、雙鏈DNA,以及RNA。
使用方法:首先得出相應的樣品濃度。測試前,選擇正確的程序,輸入原液和稀 釋液的體積,爾后測試空白液和樣品液。然而,實驗并非一帆風順。讀數不穩(wěn)定可能是實驗者最頭痛的問題。靈敏度越高的儀器,表現出的吸光值漂移越大。
事實上,分光光度計的設計原理和工作原理,允許吸光值在一定范圍內變化,即儀器有一定的準確度和精確度。如Eppendorf Biophotometer的準確度≤1.0%(1A)。這樣多次測試的結果在均值1.0%左右之間變動,都是正常的。另外,還需考慮核酸本身物化性質和溶解核酸的緩沖液的pH值,離子濃度等:在測試時,離子濃度太高,也會導致讀數漂移,因此建議使用pH值一定、離子濃度較低的緩沖液,如TE,可大大穩(wěn)定讀數。樣品的稀釋濃度同樣是不可忽視的因素:由于樣品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細小的顆粒,尤其是核酸樣品。這些小顆粒的存在干擾測試效果。為了最大程度減少顆粒對測試結果的影響,要求核酸吸光值至少大于0.1A,吸光值最好在0.1-1.5A。在此范圍內,顆粒的干擾相對較小,結果穩(wěn)定。從而意味著樣品的濃度不能過低,或者過高(超過光度計的測試范圍)。最后是操作因素,如混合要充分,否則吸光值太低,甚至出現負值;混合液不能存在氣泡,空白液無懸浮物,否則讀數漂移劇烈;必須使用相同的比色杯測試空白液和樣品,否則濃度差異太大;換算系數和樣品濃度單位選擇一致;不能采用窗口磨損的比色杯;樣品的體積必須達到比色杯要求的最小體積等多個操作事項
相關資料